丰碑(上)

来源:原创作者:任民时间:2023-12-15热度:0

纪实报告文学        

 

      

曾几何时,人类为了争夺更大的生存空间,发动了无数次战争,因为他们知道: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生存的权利;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不尽的财富;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发展、繁荣的机遇。 

曾几何时,人类为了一块土地,为了一片疆域,进行过多少次无情的厮杀和搏斗,刀光剑影黯淡了多少个黄昏黎明,炮火硝烟弥漫了多少个丽日晴空。

曾几何时,人类为了脚下的土地,充满了贪婪、尔虞我诈、甚至发动战争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去侵略别人的疆域。不信你看:古希腊战场上倒下去的无数壮汉们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的眼神;拿破仑那双贪婪的眼睛里滴着鲜红的血滴;希特勒凶残的枪口下亡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也是为了土地,八国联军将枪炮口对准了一个勤劳淳朴的民族;为了掠夺土地资源,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的锦绣河山……。

中国是个土地大国,我们做为中华儿女倍感自豪,因为,我们不但拥有辽阔的平原,巍耸的高原和山地,还有难以计数的盆地,丘陵,以及众多的江河、湖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盛行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土肥水美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象征,我们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           

 

拉响土地警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开始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我国人多地少,现在全国人口达到了13亿,现有人均耕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2.75亩下降到现在的1.3亩,人均占有的各类土地面积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于是,加强土地管理,节约集约用地,少占农田耕地;加强对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合理使用耕地,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在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生产潜力的同时,积极稳妥的开发宜农荒地、滩涂等,已经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

陇西县土地管局的一班人在第一任局长任右贤的带领下,正是按照这样的国情、国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规范着自己的用地行为,在土地战线上开展着有声有色的创造性的工作。

 

 肩负历史重任

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西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李氏文化的发祥地。坐落在甘肃中部的陇西,从地图上看去,就像一片竹节海棠叶,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挣之地。这里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各类中草药资源丰富,闻名全国的魅力名镇,素有“旱码头”之称的文峰镇和素有中药材价格晴雨表的首阳镇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陇西,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总人口5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万人,耕地面积165.7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9亩。

正是这样一块热土养育着50.5万陇西人民,使他们在这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对的春夏秋冬。

土地哺育人民,人民拥抱、热爱土地,就像珍惜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着自己脚下的这一片黄土地。

在县土地管理局一间光线暗淡、办公设施简陋的办公室里,第一任陇西县土地管理局局长任右贤向我们介绍了与土地打交道的那些日日夜夜。任右贤个头高大,面容慈祥,说起话来风趣幽默。他先后担任过渭源县庆坪乡公社副书记、渭源县会川乡公社书记、渭源县农业局副局长、渭源县农村部长、渭源县农业区划办公室主任、1983年提名渭源县副县长候选人、1984年调任陇西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是一个熟悉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1986年任陇西县第一任土地管理局局长。说起管理土地,他自然有发言权。

听着他的叙说与介绍,昔日里,广大的土地管理工作者们辛勤工作的身影,就像一幕幕话剧般在我们眼前掠过。

1987年7月,鸟唱蝉鸣,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夏。在这个热风、热雨、热土笼罩的季节,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一周年之际,陇西县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了,从此,他们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管理土地的历史重任,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去亲吻大地母亲。

新上任的领导班子,一组成就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努力开创着陇西县土地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严查违法占地

加强土地监察,打击违法占地和土地非法交易,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土地监察网络,配备专、兼职土地监察员,这是陇西县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初开展的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1987年8月,在陇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土地管理局、司法局、公安局、法院、宣传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在全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查处理违法占地和非法交易工作。

违法占地查处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情况复杂的工作。特别是由于长期土地分散的多头管理,多部门批地和法律不健全,执法监督手段软弱,致使建设用地长期处于失控状态。有不少地方的干部对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甚至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乱批土地。因此,为了保护耕地,保护大地母亲丰满的身体不再被任意践踏,必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占地和清理整顿部门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的行为。

为了确保这场战役取得胜利,陇西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违法占地清查处理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全县抽调了200多人组成专业队伍,并对他们进行了全面培训,使其达到懂政策法律、会勘察测量技术,使他们能够胜任工作。同时,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查处非法占地的舆论氛围,从县到乡镇、村、社、村民小组层层召开了负责人会议,专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甘肃省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他们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张贴标语、编写宣传材料、印刷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陇西县土地管理局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文件汇编成10万份小册子,发放到全县每一个乡镇、村、社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在交通便捷的文峰、巩昌、首阳、三台、菜子、渭河等乡镇张贴宣传标语40000多份,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和小册子共计90000多份,县上主要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并不间断播放达100多次,收看人数据不完全统计达到了79000多人次。还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舆论引导。陇西县土地管理局和广播电视局、电视台、广播台及定西报社联合开展了以土地管理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将全县清查处理违法占地活动推向了高潮,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了会议,县长就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止乱战滥用土地,大力开展违法占地清查处理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县委书记在全县土地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善始善终地抓好违法占地清查处理工作。

县人大的4名副主任分别带领4个工作组,利用20多天的时间,对全县26个乡镇《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学习、实施情况和违法占地清查处理情况进行了督查。督查中针对政府和部门在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的法制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增强法律观念、加强城乡土地管理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

针对国家建设、乡镇村集体建设违法占地很大部分是县、乡镇、村带“长”字的干部随意批准的这种“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在进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中,着重向带“长”字的干部进行教育,使他们幡然梦醒,促使自己以身作则,做好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人。

通过深入广泛地宣传教育,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全县出现了“三多两少”的新景象,即:懂《土地管理法》的人多了;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人多了;懂得违法占地应负法律责任的人多了。“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现象少了;乱战滥用土地的现象少了。

南安乡五一村村民侯某,未经批准,擅自扩大自家宅基地面积80平方米,经过乡、村干部宣传教育后,她自觉地拆除了多占的80平方米,并恢复了耕种。首阳镇南门村村民黄某利用自家在316国道边的便利条件,为了使自己用来仓储中药材的库房面积更大一些,未经批准,擅自在自家宅基地南侧围墙以外将村民通行的道路圈占后扩建库房240平方米,通过首阳镇和县土地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多次劝说及学习《土地管理法》,后在法律的感召下,自觉拆除了扩建的库房,恢复了道路的畅通。

当然,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经过教育劝阻仍不思悔改的人,就必须显示法律的威力。文峰镇尉家店村村民刘某以1000元的价格非法将自己耕种的223平方米承包地私自卖给渭河乡梁家营村村民汪某用于建房,文峰镇政府和村干部多次劝说无果,且扬言要行凶,并对镇、村干部进行威胁。县土地管理局局长任右贤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参与清查处理违法占地工作的土地、公安、司法、法院、宣传、广电等部门,共同配合,强行拆除了其非法修建的223平方米违法建筑,拔掉了猖獗一方的钉子户,并在拆除现场召开了乡镇领导、土地管理工作人员和部分村、社干部现场会,围观群众1000多人。从而大大加快了全县清查处理违法占地工作的进度。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全县共查处各类违法占地建设单位18个,违法占地面积630亩,其中耕地459.4亩。属于国家建设违法占地单位6个,违法占地面积1169.4亩,其中占耕地689.6亩;属于乡镇村集体建设违法占地单位473个,违法占地面积3903.3亩,其中耕地2586.1亩;农民违法占地修建房屋80079户,占地面积1264.79亩,其中耕地823.98亩。

依法进行处理的单位826个;依法处理占地面积6545.64亩,其中耕地4884.2亩;依法补办用地手续的6635宗,退出多占恢复耕地3642.1亩;拆除违法建房5293平方米;受行政处分4人,受刑事处罚1人。

这是一个何等惊人对的数字!3.6万亩土地被非法占用,假若按每亩粮食年产量大约300公斤计算,这些耕地一年中可以净产粮食1.08万公斤,就等于断了2800人的口粮!依法查处违法占用耕地,是大得民心、功在千秋之举。追回流失的耕地,就是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就是追回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和生存。

 

 还给土地尊严

像人一样,土地也应该有它的尊严,有自己的户口,有自己的地位。

为了改变土地管理比较混乱的现象,陇西县土地管理局按照国家出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于1988年开展了对全县土地利用现状长达4年的调查。

县、乡镇、村三级组织全部成立了土地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陇西县土地管理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名,具体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全县组织了100多人的专业队伍,举办培训班31期,参加培训人员达到了1890人,参加野外调绘人员217人。广大外业调绘人员肩扛测绘仪器,背起背包,带上行李,驻村进户,风雨兼程,风餐露宿,转战于崇山峻岭,千山万壑,双脚走遍了全县2408平方公里土地的每一个角落,累计行程1984.76万公里。那情形真有些像当年红军战士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爬雪山、过草地、夺江山、打天下的架势。217名专业测绘人员在陇西县土地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刘彦雄、地籍测绘办公室负责人聂建忠的带领下,严格按照外业航片调绘、内业航片转绘、面积量算、数据汇总、成果图编制、编写调查报告等工作程序进行。

这是陇西县有史以来对土地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调查。凡是农村土地面积够0.9亩的耕地、园地;0.6亩的居民及工矿用地;2.25亩的其他地类和宽度达到2米以上的线状地物,均严格按照国家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及城镇国有土地的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形的分布情况和实际位置上图表示。调绘航片2200张,影像图142张。内业航片转绘、面积量算、汇总各种记载、计划、统计数字8000多万个,装订调查档案2987卷,签订土地边界协议书2000余份,编绘各种图件7860幅,编写县级调查文字报告和乡镇调查说明书1980万字。

通过彻底清查摸底,全面摸清了全县土地资源的家底、利用现状和权属关系,获得了第一手真实、准确且比较系统的土地数据资料。调查汇总了县、乡镇、村集体土地面积、国有土地面积;县、乡镇、村不同坡度级耕地面积;国营、个体、民营、集体、农、林、牧、渔、石灰窑、砖瓦窑场等的土地面积。

绘制了各种图件,直观的反映了辖区内土地利用的类型、分布状况及有关自然地理条件。全县共绘制了6种图件7860幅,其中县级1:50000、1:20000、1:5000、1:2000、1:1000、1:500土地利用现状图、1:50000耕地坡度分级图、土地边界结合图表各279幅;乡镇级1:10000、1:20000、1:1000、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边界结合图表各397幅;村级1:10000、1:5000、1:2000、1:1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共计6600幅;县、乡镇土地权属界线图896幅,使县、乡镇、村三级形成了全县有史以来最系统、最完整的一套土地资源图件,填补了乡镇、村两级无图的空白,将为以后科学的利用管理土地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发挥应有的服务作用。

他们还编写了县级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和乡镇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说明书。全面反映和论述了陇西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以及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论述,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特点、经验和问题,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针对城区建设要占土地的实际情况,陇西县土地管理局还积极组织人员对城区范围8平方公里,3.97万宗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进行了城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他们就像管理人口一样管理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给每一片土地发放一个户口,使地政地籍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初步建立了以土地权属管理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地籍管理制度。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39700本,集体土地所有权证226本,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83000本,调处各类土地权属纠纷20000余起。同时严格实行建设用地规划和计划管理,通过严把审前关、审批关、验收关,每年核减各类建设用地近2000亩,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现象。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调查成果。目前全县26个乡镇已充分应用这一成果对本辖区内的后备土地资源做出了10年开发复垦规划,并开展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他们还会同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交通厅、兰州铁路局分别对辖区内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占地、铁路沿线的各类铁路设施占地、交通设施和公路占地,依据调查成果的数据和图件资源逐项进行了核实和重新划定界限。由于这次调查的土地数据是最新、最准确、最全面的资料,将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有关政策,为编制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为有关部门制定专业规划提供可靠依据。随着国民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一成果必将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利用,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9年的8月,陇西县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实行了撤乡并镇活动,把原来的26个乡镇撤并成了17个,2009年总人口50.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3万人。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辖9个镇、8个乡,215个村民委员会,1287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

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数据确认:截止2009年底,陇西县土地总面积3609630亩,农用地面积274233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97%;建设用地面积2220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5%;其他土地6453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88%。

农用地:耕地面积20106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70%;园地面积298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8%;林地面积40182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13%;牧草地面积1174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3%;其他农用地31518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73%,其他农用地中主要为田坎261870亩。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19992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4%;交通水利用地面积2053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57%;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54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4%。

其他土地:水域面积3651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1%;自然保留地60879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87%,自然保留地中主要为荒草地608145亩。

然而,调查也同时表明,陇西县土地使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耕地面积在迅速减少,已经到了临界面积。仅自2000年到2012年底12年间,全县耕地面积就由原来的2019600亩迅速减少到了2010600亩。平均每年减少耕地面积750亩。

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相对匮乏,全县土地后备资源55980亩,其中田坎31099亩,滩涂4800亩,荒草地19810亩,其它271亩。但是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只有13005.04亩,其中林地182 亩,园地985亩,,可以开发成耕地的只有12789.99亩左右,而且土地质量较差。

果园面积迅速增长,粮果挣地矛盾突出。全县1995年有果园面积282亩,比1985年的104亩,新增加了178亩,而且仍然保持着增长的势头,新增加的果园面积中有75%以上占用耕地。

农村居民点占地浪费严重,户均占地0.6亩,比现行新建农房标准的户均0.25亩多0.35亩。

陇西县土地管理局的一份详细调查报告,带着黄土地的喜与忧,被呈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办公桌上。领导们再欣赏和赞扬土地战线干部职工工作成绩的同时,也紧紧地皱起了眉头。几乎同在一个时刻,他们都对全县土地使用情况的严峻形势引起了高度重视和警觉。也在几乎同一个时刻,使陇西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成员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确保全县耕地面积不下降,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于是,又一场新的战役在悄悄地、静静地拉开了序幕。

 

 打响耕地保卫战

1995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阳春三月,当呢喃的燕子衔来一撮撮湿润的春泥时,田野上早已泛着诱人的淡淡的青绿,山是绿的,田地里面是绿的,渭河沿岸也是绿的,整个陇西大地都陶醉在绿色的怀抱里。

此刻,全县土地管理战线加上各乡镇抽调的土地管理员等100多人组成的队伍,正踏着浓浓的春色迈步在田间地头,开始了更为圣神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工作。

走进陇西大地的山山水水吧,这里的每一片绿叶,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都会告诉你,陇西人民怎样为珍惜自己脚下的每一寸耕地而战斗。

陇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在定西地区的7个县里面素以产粮大县而著称,可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加上陇西当地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全县的耕地面积逐年开始下降,目前,全县耕地面积仅剩下122万亩,人均耕地仅有0.82亩,在这里,真可谓“一村耕地一寸金”!严峻的形势使县、乡、村三级干部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

基本农田保护的区域划定战役打响后,县上专门成立了技术班子,到甘肃农业大学请专家、搞试点、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编绘规划图,用2年多时间完成了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并获得了省、市领导和部门的好评。他们明确规定: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大片耕地内不准建住宅、搞企业、不准埋坟墓、不准改变用途毁田造林(包括种植果树或其它经济林木),不准挖沙取土烧制砖瓦、不准挖鱼塘、不准撂荒等“六不准”。

目前,全县、乡镇、村三级都严格按照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领导责任制,把保护基本农田责任与领导干部政绩挂钩。交通沿线的巩昌镇、文峰镇、首阳镇还明确规定,对各村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并在各村设立了群众监督联络员,及时发现和举报占用基本农田和大片耕地的现象。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经过一年多对每一块地的逐一落实,登记造册,做出标志,占全县耕地面积89%的110.4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了。县、乡镇、村三级还分别绘制了极为详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图。并且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全部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碑,上面全面详实的写上了保护区面积、位置、四至、保护人姓名等。

市场经济有时候活跃的让人兴奋不已,但有时候乖张得也令人沮丧。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全国性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又一次使全国的良田面积逐年减少,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各省,粮食产量连年回落,供需缺口急剧扩大,南粮北调已被北粮南运所替代。因此,中央作出决定,沿海地区必须在粮食生产上实现总量平衡,区域平衡。

西部地区在这次内部结构调整中,紧密结合中央的有关政策部署,在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速度的同时,也在逐步落实国家关于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全部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工作中,又一次使全县的良田面积减少。加上陇西县北部山区由于近年来的连续高温干旱,大面积的耕地被迫撂荒,颗粒无收。

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陇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适当调整,使全县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稳定在110.46万亩,其中水浇地7.71万亩,粮食总产量(包括秋田洋芋、包谷、荞麦等)稳定在1061900公斤,任务十分艰巨。110.46万亩良田就是陇西县全县人民的“饭碗田”,经济发展的“基础田”,保不住,后果不堪设想。土地管理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们深感责任重大,陇西县土地管理局及时拿出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规划指标,迅速下达到各乡镇,进一步夯实了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和保护制度,把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具体落实到了村、社,农户。陇西县土地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亲自到田间地头负责落实地块,一块一块的看,一尺一尺的丈量,并且现场绘制成图,千里沃野上留下了他们艰辛的足迹和汗水。

地处交通要塞的三台乡,与素有“旱码头”之称的文峰镇紧紧相连,316国道穿境而过,1997年,当地农民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依托当地便利的交通优势,在农业结构内部调整过程中,呼呼啦啦地发展期了1068亩苹果园。当地农民瞅准了红富士、苹果梨、乔纳金等优良品种,质量好、价格高,种1亩苹果比种1亩粮食的收入要高出十几倍的经济效益。许多农民的种粮兴趣一下子被吸引到了种果树、养猪、养鸡、养羊和开办砖、瓦窑(厂)上来。1997年全年,陇西县的果品产量达到了1.3亿公斤,收入达到了2.79万元。然而,人们在兴奋地捞钱之时,却严重忽略了比钱更贵重的粮食。近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后的连续多年里,由于中药材价格远比粮食价格要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粮药挣地矛盾十分突出。大量的良田变成了中药材种植园,造成了粮食减产,比例失调。使这个自古以来就以种植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一下子变成了缺粮大县,据统计,仅1997年到1999年,陇西县北部山区的5个乡镇由于干旱连续3年夏粮基本绝收,农民全靠秋田种植的洋芋、包谷等艰难度日。无粮,已经严重威胁着部分农民的生存。

基本农田保护战斗打响后,陇西县政府及时制定了《陇西县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的若干规定》,并以陇西县人民政府令的形式予以发布实行。这个带有法规性的规定详细阐明了陇西县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油生产的措施,是约束规范每一个人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它将成为全县耕地免于无辜破坏的护身符。与此同时,陇西县委、县政府还及时召开了2100多人参加的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大会,县委书记牛兴民、县长万鹏举分别在会上作了关于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讲话;县长万鹏举强调“稳定农业、振兴果业、突破畜牧业、发展药材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会后,由陇西县土地管理局牵头,组织部门抽调人员,统一由县土地管理局指挥,组成了25个工作组下派到各乡镇,安营扎寨,开展工作。截止1996年,陇西县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已经落实到了110.46万亩,实现了耕地占不平衡。

严峻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敲响警钟: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奏响复垦之歌

2000年3月,国家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春分吹进了陇西大地,陇西县土地管理局也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步伐,摇身变成了陇西县国土资源局。

针对全县土地后备资源相对贫乏的特点,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退耕还林工作,有计划的组织开发复垦,是陇西县国土资源局为之奋斗的又一项工作。

陇西县新修建的长安路把县城和文峰贯通起来后,缓解了316国道的交通压力,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由于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近年来,随着陇西县经济的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扩大规模,各类建设用地如同雨后春笋般的从地上冒出来,各类参差不齐的建筑物星罗棋布的点缀在长安路两侧。

沿川的首阳、巩昌、文峰三镇及316国道两侧、从县城到文峰,沿途的农民冒着被拆除的风险抢占耕地,进行修建住宅、石灰窑、砖瓦窑等,致使刚刚有些起色的陇西县土地管理工作再一次陷入了困境。特别是张家塄村的长安路两侧,由于挖沙、取土,使大量的土地塌陷,耕地荒芜废弃,使大片大片的耕地受到破坏,变得满目疮痍,一片荒凉。昔日肥美的黄土地在痛苦中抽泣着。

国务院三令五声并在《土地开发复垦规定》中指出:土地开发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文峰镇是甘肃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是甘肃省唯一一家容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占地200亩的高科技中药材加工园区内的交易城每天在互联网上发布着全国最新的中药材价格动向,使全国各地乃至周边多个国家的药商们足不出户就能够知道国内药材交易市场上各类中药材的价格涨跌情况。昔日里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良田上,到处被水泥、钢筋、砖块所占有。随着文峰中药材开发园区的不断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尉家店村、东铺村的耕地几乎全部消失殆尽。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复垦还耕,届时将会有10000多人无地可耕、吃饭困难。由此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将无法收拾。

陇西县国土资源局从2000年5月起,在第四任局长张仲敏的带领下,就把搞好这里的土地开发复垦提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该县紧密结合当地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异地落实情况,并上报省政府获批。

2000年的金秋十月,陇西北部山区的通安驿镇高阳村邢家岔村,刚刚收过庄稼的田野上,到处彩旗飘飘,机声隆隆,陇西的农家儿女们正以饱满、激昂的热情,投入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中,用辛勤的汗水改写着广袤雄浑的黄土地,重新描绘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通安驿镇马头川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海忠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介绍,村里开展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已经有3个年头了,自从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以来,全村共开发整理了4862亩,新增耕地609.3亩,全村净收入17.93万元,人均达到了87.4元。今年,全村打算新增加开发复垦土地面积20000亩,由于坟墓多、自然村庄稠密、沟大坝多,整理后可以新增加耕地面积9764.99亩,人均增加耕地3.15亩,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乡亲们真正尝到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甜头。

通安驿镇的党委书记告诉我们,该镇过去农户建房无规划,大多是一户一块宅基地,还有的农户是大院子套小院子式的住宅,户均占地2亩多,形成许多小摊摊和小圩子,加之田埂、废渠、坟墓挤占了大量的土地,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为此,镇党委一班人在陇西县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经过多次科学论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机械,采取推磨转圈、分步实施、轮流受益的办法,打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战役。目前已经对马头川村、通安驿村、辽坡村、古城村、高阳村等几个行政村通过整村合并与开发整理相结合措施,对腾出来的11000亩闲置土地,按照田、林、路、渠、宅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整理。3年来,通安驿镇净增加耕地面积2076.18亩,每年增产粮食、包谷、土豆、大豆、胡麻及柴胡等共计18.11万斤,增加收入13.17万元。

站在通安驿镇高阳村邢家岔村土地开发整理现场旁,远望那一块块整齐划一的方块田,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机耕路,陇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仲敏对我们说,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整理项目占地3018亩,平坟8座,搬迁老宅院4宗,填平干旱型大沟7.1公里,平整土窑17座,新修、扩建通县、通村公路3条,新增耕地7149.73亩,增产粮食41.2万斤。

张仲敏局长接着给我们介绍说:近年来,我们在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基础上,结合陇西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区域投资能力,经过上下反馈和充分协调,确定陇西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即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共增加耕地面积3732公顷。

规划内的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点区域:(1)渭河灌区项目片区。整理重点乡镇为首阳、碧岩、柯寨、菜子、文峰、巩昌等乡镇。

(2)引洮一期秦祁河灌区项目片区。整理重点乡镇为双泉乡。

3)引洮一期大咸河灌区项目片区。整理重点乡镇为马河、通安驿、云田等乡镇。

4)引洮二期灌区项目片区。整理重点乡镇为宏伟、权家湾、渭阳、和平、永吉等乡镇。

本次规划在全县各乡镇均安排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面积49596公顷,增加耕地面积3473公顷。

本次规划土地开发主要考虑渭河流域滩涂开发,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242公顷。

本次规划土地复垦主要考虑灾毁耕地复垦,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7公顷。

规划区内,上级下达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1200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不得突破800公顷。本轮规划确定规划期内建设占用农用地1200公顷,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800公顷,补充耕地3732公顷。规划近期,确定建设占用耕地尽量控制在448公顷以内,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2126公顷。

2020年园地面积达到303公顷,林地面积达到34096公顷,牧草地面积达到883公顷。其中到2015年园地面积达到238公顷,林地面积达到30791公顷,牧草地面积达到841公顷。

土地开发复垦不仅仅是村内的废弃地,还有山丘、荒草地;未利用的滩涂、通过开发整理具备耕种条件的河滩、砖瓦窑场、疏林地等等。他们在陇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仲敏的带领下,本着先易后难、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综合效益的原则,先从较易开发复垦的地方入手,打开突破口,再向纵深发展。50多岁的陇西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石信和局长张仲敏亲自组织,亲临现场,跑资金,跑技术,争取上级支持,争取优惠政策……到2000年底首战告捷,共开发复垦土地1203.96亩。接着,陇西县国土资源局按照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鱼则鱼、宜牧则牧的原则进行合理利用。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自2000年5月开始到2012年底全县共开发复垦土地17900.46亩。奏响了一曲激荡人心的土地开发整理之歌。

文峰镇三台片区自古以来就素有“砖瓦乡”之称,由于当地的土质适宜于烧制砖、瓦,多年来,三台片区的砖瓦窑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片区共有民办砖瓦窑厂等69处,对当地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创造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地的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在其取土过程中带来的水土流失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仅在烧砖、烧瓦、烧石灰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弃物炉渣,占压土地就达到了128.96亩。为了保护好有限的耕地,文峰镇政府专门就三台片区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土地开发复垦。一方面,对面积大,地势较平坦的土地开发复垦成耕地;另一方面,对一些坡度大、地势高、水浇条件差的土地,根据其情况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退耕还林、还牧、还草的要求,统一进行规划,将其开发整理成果园,现在已有180亩废弃的山坡地被开发整理后,栽种了苹果树、梨树、核桃树、杏树等,使昔日里满目疮痍的荒山全部重新披上了绿装。其中,桥子门村2010年以前开复垦的15亩果园,现在亩产优质水果达到2000多斤。近年来,文峰镇共开发复垦各类废弃土地462.17亩,其中增加耕地103.19亩。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陇西县国土资源局共计开发复垦土地131890亩,其中耕地52095亩,人们在觉醒,大地在复苏。

土地开发复垦,给陇西大地重新披上了绿装,让大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敲响改革的钟声

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是土地的主人。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多年来,土地这一块巨大的国家资源和资产,却被人们无偿的战有和使用着,发挥不出它自身的价值和效益。国家也由此而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君不见,利用土地投机取巧者有之,那些拥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们,短短几个天内便在平地上拔起几栋高楼大厦或者豆腐块似的平房,然后用来出租、转卖。瞬间便将土地资源变成了土地资产,使得大量的土地被单位和个人所占用,大量资金被装进了单位和个人的口袋,而国家资源就这样流失掉了。利用土地资源大发横财者有之,据笔者调查统计,陇西县城区周围的五一村、柴家门村、汪家门村、红星村、二渠村、一心村、红旗村、团结村、园艺村、六一村等多个村庄,一年中出卖宅基地2500亩土地,一间平房就卖到了28000元,一次性攫取国家利益3000多万元。

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流失。是国家法律法规所不能容忍的现象。

于是,1998年1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改草案,补充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的内容。

于是,199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规定》。

于是,改过去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为有偿、有限期、可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对生产经营性用地采取出让方式供应土地,已经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土地使用制度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2008年初春,陇西县便敲响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清脆钟声。

最先接受这场改革洗礼的是陇西县国土资源局。那一年,全定西地区土地系统在陇西搞试点,于是,陇西县国土资源局的全体干部职工们便成了全区“地改”工作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陇西县国土资源局在局党组一班人的带领下,先后制定出台了《陇西县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暂行办法》、《陇西县土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规性文件。紧接着,就把目光瞄在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上。

陇西县国土资源局首先选中了文峰镇的一家集中药材精加工、仓储、交易为一体的企业。这是一个由中药材产业局和农业部门联合引进的港商药企,是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立项报告已经上报到了甘肃省政府,规划占地面积280亩,一期工程占地114.6亩正式酝酿开工。局领导找到企业总经理,讲明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问题,香港投资商一脸怒色:“陇西县的各类企业十多万个,为什么拿我先开刀?”尽管局党组一班人苦口婆心,说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哪一家企业,最终都要走这一条路,但港商还是想不通,最后,他拂袖而去,找县长去了。

县长当然支持改革。最终,港商也不得不担当起了陇西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先锋,与陇西县政府签订了第一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第一期工程占地114.6亩,交纳出让金219.9万元。

陇西县国土资源局首开改革先河,在全区土地系统放响了土地改革第一炮。

紧接着,他们又采取“小步走”的形式,在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大搞试点。乡镇企业多使用集体土地,本来就底子薄,承受能力差,急于求成就会造成乡镇企业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改革也难以进行下去。为此,他们把着眼点放在了先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实施有限期使用上,采取低收有偿使用费,缩短有偿使用年限和降低出让总金额的办法,以减轻乡镇企业的负担,将乡镇企业有偿使用费的改革基点定为每年每平方米0.5元左右,平均使用年限为20年。由于政策宽松,方法得当,乡镇企业用地有偿出让这项改革也得到了全面推行。

2013年初,陇西县金龙商厦一间旧仓库,占地6.18亩的集体土地征为国有。董事长陈述之与陇西县政府签订了乡镇企业用地的第一个出让合同。

这种“小步走”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推广,无疑走出了一条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企业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成功之路。

与此同时,周边的几个县也在改革。改革牵动着土地战线众人的心。陇西出台了6项地“地改政策”法规。

陇西县的大型国有企业原西北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厂和陇西县皮革厂先后宣布破产后,陇西县政府由国土资源局牵头立即组建破产清算小组,对原划拨土地宣布依法收回,并委托有资质的兰州四方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在网络、电视等媒体发布公开拍卖信息,对其两家破产企业的国有土地依法进行公开拍卖。

陇西县通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使全县形成了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利用;使政府垄断了土地供应,增强了宏观调控经济能力;加快了旧城改造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逐渐形成了规范的土地市场管理机制;盘活了国有存量土地资产。

陇西县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目前正在向纵深发展,通过“三权分置”正一步一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让我们走进陇西大地的山山水水吧,这里的每一片绿叶,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都会告诉你,陇西人怎样为珍惜自己的每一寸耕地而战斗。

历史应该铭记着广大土地工作者的丰功伟绩和辛勤劳动,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在黄土地上铸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上一篇:瑟尔基河回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