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会员原创/剧本

田野的风

来源:作者:陈希瑞时间:2018-09-13热度:0

田野的风(电影剧本)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故事梗概:

郑月华和陈青林,是从小学到高中时的同学。陈青林高考落榜,回家务农,娶妻生子。郑月华考上大学,进了北京农科院,成了教授。一晃几十年过去,陈青林成为清河村村委主任。郑月华退休后,思乡心切,回到清河村,为家乡贡献余热。       

主要人物:         

郑月华:从少年至今         

陈青林:从少年至今         

张小琴:50岁,陈志文妻子         

思华:24岁,陈志文儿子        

另有李老师、清河镇镇长等群众若干人  

序幕    

画外音:我,郑月华,离开家乡四十多年。如今,我退了休,一股思乡的念头,愈来愈强烈地占据了我心头。其实,在我内心深处,还藏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少年的伙伴,陈青林。    

伴随着画外音,一架民航班机悄然降落青岛流亭机场。    

(同时,叠印出片名与演职员表。)    

旅客纷纷走出大厅,匆忙的脚步。    

年过半百的郑月华,拉着行李箱,朝这边焦急地张望着。   

郑阿姨!伴随着一声亲切的呼唤,一位文质彬彬的青年手持鲜花,迎上前来。    

我是思华,我爸让我接您来了! 

你是陈青林的儿子?对,郑阿姨,我是陈青林的儿子。  

郑月华上下打量思华:噢!多英俊的小伙儿,跟你爸少年时代一模一样!

一辆黑亮的轿车,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缓缓而行。

透过车窗口,郑月华朝远处久久张望,百感交集。             

1、       

画外音:从小学到初中,陈青林跟我都是同学,并且都在一个班级。志文他语文成绩好,数学差,而我跟他恰恰相反,数学成绩好,语文差。  

伴随着画外音,出现以下回忆画面:     

青林正在黑板上做题,许久做不出,急得冒汗。    

快下去,丢人!李老师一个粉笔头飞掷过去。

青林神情狼狈。

张小琴不满地瞅了李老师一眼。    

郑月华上来,很快就做完。赢得一片掌声。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玩双杠,有的跑步。    

青林郁郁寡欢。    

郑月华手拿羽毛球拍走来:走,青林,打羽毛球去!    

青林起身,接过羽毛球拍,看着郑月华发球,看着羽毛球飞来,猛地出手,一下子把羽毛球打飞了。    

郑月华:青林,你……一跺脚,走了。

张小琴远远地朝这边张望。    

陈青林和郑月华挎着书包,走在乡间小路上。    

空气清新,遍地野草野花,鸟语花香。    

陈青林闷闷不乐,一屁股坐在地上,掐一根小草,含在嘴里,又吐出来。    

陈青林:我恨李老师,他让我当着同学们的面出丑!    

郑月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李老师也是恨铁不成钢呢!    

陈青林:不,他越这样厉害,我越不好好学,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郑月华:哈哈哈哈,你呀,牛脾气,学习怎么能跟老师赌气呢?    

陈青林:牛脾气怎么啦?大不了回家种地!再说,数学不好怎么啦?古往今来,有多少大人物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照样顶天立地,流芳百世!

郑月华:好好好,陈青林将来也是大人物,照样顶天立地,好了吧?别赌气了好不好?我的古文功课也不好,你教我吧。    

陈青林:还是你好,数学好!人家不是都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    

郑月华:咱们互补吧,你教我古文,我教你数学,好吗?    

陈青林不可置否地点点头。           

2、      

画外音:那时候,我和青林年龄虽小,但一到麦收大忙,还是要回家参加劳动,帮着大人割麦子。    

(画外音中,镜头拉近)    

地头上,锣鼓一响,那是公社文艺宣传队来了。    

噢!噢!    

走啦走啦!公社文艺宣传队来了!    

伙说笑着,纷纷走向地头看节目。    

李老师和学生张小琴扮演一对父女,载歌载舞,表演《夸夸家乡新面貌》。   

陈青林在前,郑月华在后,目不转睛,看的入迷。                     

3、    

乡间小路上。    

陈青林:哎,别看张小琴学习成绩一般,表演节目可是有板有眼,跟咱李老师搭配的真是默契!    

郑月华:这叫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陈青林:此话怎讲?

郑月华:很好理解嘛!你看,你语文好,我数学好,张小琴文艺好,这不明摆着吗!其实啊,有文艺天赋的人,能歌善舞,才更加使人着迷!

陈青林:能歌善舞难道不好吗?

郑月华:好!好!我说过不好吗?依我看,张小琴能歌善舞,有些人啊,连眼睛都看直了!

陈青林:你这是说谁呢?

郑月华:说谁?我郑华有啥资格说别人!

陈青林:莫名其妙!                  

4、  

画外音:其实在乡村,麦收,有公社文艺宣传队,夏天,有大鼓书和杂耍队,冬天,还可以看一场电影。我跟陈青林就这样混熟了,当然,彼此有了好感,也在所难免。这不,麦收刚结束,南方安徽的一支杂耍队就来到我们清河村。

(伴随着画外音,镜头拉近)黄昏时分,锣鼓一响,大人孩子聚拢过来。

孩子拼命往前钻,大人们主动站在后面。

郑月华跟陈青林,静静地站在一旁。

节目一个连着一个,钻圈儿、翻跟头、魔术……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安徽女子,水灵俏丽,短衣衫,灯笼裤,几个跟头、一个360度空翻,陈青林看呆了,眼都不眨一下。

郑月华故意伸手挡住陈青林的视线。

拿开!陈志文一把打开郑华的手。

哼!郑月华嘴巴变长,一扭身,一脸不高兴。

 哎哟!安徽女子突然捂住肚子,蹲下身去。人群有些乱了。

安徽女子被人搀扶走了,陈青林瞅一眼郑月华,也跟着去了。                  

5、  

学校教室内,安徽女子躺在课桌上,赤脚医生用听诊器为她诊治。

赤脚医生把听诊器放进出诊箱内:没事儿,这是因为运动过于激烈,造成肠胃不适,注意休息,多喝开水!

陈青林提着暖瓶走进教室,放在桌上:喝一杯热水吧。

谢谢你,小弟弟!安徽女子撑起身,一脸谢意。

陈青林:出门在外不容易!

赤脚医生伸手刮一下陈青林的鼻子:人小鬼大!

窗外,现出郑月华的身影,一晃不见了。                

6、

画外音:我怎么知道,看上去性情木讷寡言少语的陈青林,在一个水灵俏丽的安徽女子面前会怦然心动。难道他希望这位安徽女子,能带他走出这个偏远闭塞的乡村,而周游世界吗?一个人的心灵,真是太奥妙、太不可捉摸了!  

教室内,晚自习时间,同学们都在安静地复习功课。陈青林冥思苦索,写了一张纸条,塞给身后的郑月华。

郑月华借着灯光,看得明白:郑月华,这是我为你翻译的一段古文,请指教!

郑月华随手把纸条扔回陈青林,不料,纸条却飘在张小琴脚下。

张小琴低下身子,捡起纸条,迅速地瞟了一眼。  

画面一:(淡入)李老师怒气冲冲把纸条一把拍在办公桌上,一手卡腰,一手指着陈青林的鼻子,训斥着。

陈青林不敢抬头,唯唯诺诺。

窗外,张小琴趴在窗口望一眼,一晃,就不见了。(淡出)  

画面二:(淡入)雪花飘飘,把学校大门前的那片果园染白了。    

陈青林在果树间徘徊着,留下一串串脚印,头发上染得有些发白。    

郑月华和张小琴结伴走过,指指点点着陈青林,嘻嘻哈哈而去。(淡出)  

画外音:有了这些经历,陈青林变得处处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生怕再出现什么纰漏。                 

7、  

公社大礼堂里,正在上演电影《闪闪的红星》。高亢嘹亮的男高音激荡人心: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

全公社小学生都来观看,黑压压地挤满大礼堂,连窗上爬满了人。

郑月华和张小琴,挤不进去,跳着脚张望,淌着汗水,满脸涨红。

陈青林伸手指指窗户,示意她们爬上去。

郑月华爬不上去,张小琴爬上去又跌下来。陈志文伸手相助,把她俩一个个扶上去。

郑月华向他投来感激的目光。

张小琴:陈青林你也上来吧,扶住我,我的腿有些哆嗦!

陈青林笑着摇摇头。

张小琴用鼻子眼“哼”了一声。                  

8、  

画外音:美好的事情,总是短暂的。没多久,张小琴就辍学了,回家务农。

伴随着画外音,依次出现一下画面:  

画面一:(淡入)教室里,陈青林注视着张小琴的座位,空空荡荡,并无一人。(淡出)  

画面二:(淡入)李老师怒气冲冲把纸条一把拍在办公桌上,一手卡腰,一手指着陈青林的鼻子,训斥着。

窗外,张小琴趴在窗口望一眼,一晃,就不见了。(淡出)  

放学路上,苦菜花、蒲公英花,欣欣然,朝他们仰起一张张笑脸。

郑月华:这回好啦,张小琴走啦!

陈青林:大包干啦,张小琴家里缺少劳力,只能回家种地!

郑月华:这一大包干,不少在外面干临时工的,都回家种地了。眼下这地呀,都成了香饽饽!

陈青林:往后啊,再也看不到张小琴的表演了!

郑月华:是呀,你也不用成天想入非非了!

陈青林:你这人说话怎么连风带刺,张小琴走啦,跟我有什么关系!

郑华:你想,一个能歌善舞的人走啦,换做我,还不得难受死呀!

陈青林:行啦行啦,我就跟你一个人好,这还不行吗?

郑月华:谁跟你好啦?拉倒吧你,自作多情!

(抬脚就跑,把陈青林一个人远远甩在后面)                    

9、  

学校门前的路上,张小琴背着铺盖,提着洗漱用品,与陈青林并排走着。

张小琴:我这次回来取东西,这才真正觉得,学校对我实在是太重要了。

 陈青林:可不是!初中没毕业,你就回家了,对你的人生,毕竟是个损失吧。

张小琴:毕竟,回家,对我来说,是迟早的事情!

陈青林:有得必有失嘛!

张小琴:唉,说句真心话,我还是比较留恋学校生活。

陈青林: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是吧!

张小琴默默点点头。

张小琴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林黛玉的肖像,递给陈青林:这张林黛玉的剧照,也忘记是谁给我的,不如送给你吧,好留个念想。

陈青林接过剧照,瞅着瞅着,眼睛有些潮湿。

张小琴走远了,陈青林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夕阳拉长了他的身影……                   

10、  

画外音:张小琴走了,我不知道对陈青林打击有多大。后来我才听说,这个痴心的人儿,在一个有月光的夜晚,独自一人,站在我家门前,吟唱着一曲忧伤的歌。

伴随着画外音,那个有月光的夜晚出现了,陈青林在郑月华家的大门前徘徊,又惆怅。  

月亮在我窗前荡漾

透进了爱的光芒

我低头静静地想一想

猜不透你心肠

好像今晚月亮一样

 忽明忽暗又忽亮

到底是爱还是心慌

啊....月光                     

11、  

学校的扩音喇叭,正在播放: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为中华崛起而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教室内,李老师神情激动:同学们,现在向你们报告一个好消息,通过这次中考,我们班的郑月华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县一中录取了!其他同学,也将要进入普通高中……同学们热烈鼓掌。                     

12、  

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路边,幽深的树林子,幽深的玉米地,向远处蔓延。

陈青林骑着车子,带着郑华,一路飞驰。

郑月华背着铺盖,手里提着洗漱用品,望着县城的方向,眼睛投射出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自信的目光。

陈青林:张小琴走了,你们都走了!你这一走,留下我一个人。

郑月华:没事儿,我会回来看你的。

陈青林:一个县城,一个乡下,什么时候能看到你,还真是个未知数。

郑月华:我忘不了你!

郑月华说着,把脸贴在陈青林后背上,脸上透出幸福的神情。                      

13、  

县一中校园,高音喇叭里正播放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校园里,高高的白杨,绿竹成荫,有的同学在漫步,有的在捧读,有的在打篮球。

陈青林背着挎包走来,汗津津地,一副急切的目光。

陈青林向一个人打听,比划着,那人摇摇头。

陈青林又向一个人打听,那人一脸茫然。

陈青林再一次向一位女生打听:这位同学你好,我打听一个人,你能告诉我吗?

女生:谁呀?

陈青林:她叫郑月华,挺文静挺瘦弱的一个女孩!

女生:我刚才倒是看见这样一个女孩,向那边的月牙湖走去了。

陈青林:谢谢呀!  

陈青林走进树林子,终于看见了月牙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彩霞满天,晚霞的玫瑰红,涂满了月牙湖。湖边树下,郑月华托着腮,正在静静地看书,进入到忘我的境地。

陈青林看着、看着,眼前幻化着许多美丽的景象:鲜花盛开、芳草碧连天、彩蝶纷飞中,郑月华身穿博士服,仿佛考入了清华或北大……

看着、看着,陈青林慢慢后退着、后退着……

陈青林被什么绊倒在地,爬起来飞跑。

郑月华被惊醒过来,发现了陈青林,起身追过来:青林!青林!  

风在耳边呼呼吹。路边的树纷纷倒向后面。

郑月华追上来,厉声喝问:青林,你怎么啦?

陈青林一脸泪水:这次高考预选,我没选上。我、我配不上你。

郑月华:这次没选上,明年可以再考嘛!

陈青林:我已经十九了,家里承包了二十多亩地,缺少劳力!

郑月华:又是种地、种地!我问你,种地重要,还是前途重要?

陈青林:人,总要面对现实吧。

郑月华:唉!

陈青林:郑华,咱们分、分手吧。

郑月华默默不语。

陈青林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林黛玉的肖像,递给郑月华:这张林黛玉的剧照,是张小琴给我的,就送给你吧,留个念想。

郑月华瞅着林黛玉的肖像照,眼睛有些潮湿,一滴眼泪,掉在上面……

陈青林忽然掉头走了。

陈青林,青林哥——!背后,传来郑月华悲怆的呼唤。                    

14、  

画外音:那时候,高考,对我与陈青林这样的农家子弟来说,是一个极大考验。考上了,就是国家干部,就是人上人。考不上,只能回家种地,是农民。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陈青林只能回家务农,像祖祖辈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朝朝暮暮,耕耘着那片并不肥沃的土地……

伴随着画外音,叠印出以下画面:  

(淡入)五月,风吹麦浪,澄碧的天空下,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荡漾。音乐声起,欢快悠扬,充满喜气。在众人的簇拥、喝彩下,陈青林和张小琴结婚了,一对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淡出)  

(淡入)儿子思华出世了。思华瞪着一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这个神奇的世界…….(淡出)  

(淡入)柴油机轰鸣着,脱粒机轰轰飞速转动。小山一样的麦子垛,陈青林、张小琴等七八个人,头戴草帽,拉开阵势,正在忙着打场。挑杈的就像接力赛,你传我,我传你,往柴油机仓口续麦子的,一边一个,你一把,我一把,有时续得猛了,柴油机显然很吃力,“咕嘟”、“咕嘟”直冒黑烟,就像人不满了,重重地咳嗽几声。    

陈青林用力过猛,挑杈挑飞了,麦子飞满天……(淡出)                  

15、  

画外音:大学四年,除了寒假回家一次,来去匆匆,我没有见过陈青林。直到父母双亡,我回家奔丧,才见过陈青林,这才有过一次长谈。  

伴随着画外音,出现以下画面:  

(淡入)哀乐声声,纸钱纷飞,一支送葬的队伍,缓缓行进在乡间土路上。    

(镜头特写):

郑月华,一张悲戚的脸。陈青林,脸色凝重,沉默不语。(淡出)

                   

16、  

清河村外,杨柳依依,芳草如茵。

天上,白云飘飘,仿佛一片片远去的白帆。

郑月华与陈青林缓缓行走在绿杨堤上。

陈青林:你现在可是混好了!

郑月华:好什么呀!不过是大学毕业,进了北京农科院。

陈青林:对象一定不错吧?有孩子啦?

郑月华:对象是一名医生,女儿也有了,还不到一岁,叫林林。你呢?还好吧?

陈青林:还行吧!张小琴给我生了个儿子,叫思华,都五六岁了吧。

郑月华:张小琴那人不错,爱你爱的太深了!要不,当年你给我写的纸条,她会告到李老师那里?

(回忆)李老师怒气冲冲把纸条一把拍在办公桌上,一手卡腰,一手指着陈青林的鼻子,训斥着。

陈青林不敢抬头,唯唯诺诺。窗外,张小琴趴在窗口望一眼,一晃,就不见了。(闪回)

陈青林:张小琴那人是不错,就是爱认死理,得理不饶人。

郑月华:这就是所谓的爱之深,疼之切吧。怎么,张小琴还是那么能歌善舞吧。

陈青林:什么呀,不过是加入了村里的秧歌队,成天扭来扭去的,能有个什么出息!

郑月华:那你呢,除了爱书,还是别无所好?

陈青林:爱什么书呀!成天忙都忙死了,哪有闲心看书!

郑月华:怎么,当年,我们的语文课代表的雄心壮志哪里去了?

陈青林一摆手:哎,好汉不提当年勇哪!不过,既然说到这里,我的雄心壮志还是有的!

郑月华:噢,说说看!

陈青林:我就想啊,咱农村不能孙女穿着老***鞋,老样子老不改,也该改改了!

郑月华:我倒想听听你想怎样个改法儿?

陈青林:我打算竞选清河村村主任,一旦竞选成功了,三年五年不把清河村弄出个样儿来,我就不姓陈!

郑月华:那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17、      

画外音:古人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的家乡清河村,时隔三十年,我终于回来了,回到故乡的怀抱!只是,我不知道,清河村,是不是早已经把我遗忘,会不会把我热情地接纳!

伴随着画外音,一辆铮亮的黑色轿车,在清河村办公大楼前缓缓停下。

思华快步过来,为郑月华打开车门,扶她下车。

郑月华伸手扶了扶金丝眼镜,仔细打量:我眼花了吧,这是……

思华赶紧作答:郑阿姨,这是咱们清河村办公楼!

郑月华:噢!

陈青林闻声从楼内快步走出:欢迎欢迎,欢迎贵客登门!

郑月华:哪有什么贵客,我是回娘家来了!

陈青林:哈哈哈,那是那是,我倒忘了!

思华:郑阿姨,我爸现在是清河村村委主任,清河村村集体经济法人代表。

郑月华:那得先祝贺啦!

陈青林:什么呀,我是你郑阿姨的老同学,还客套什么,快上楼坐!

郑月华:咱们先随便转转,好吗?

陈青林:这怎么行!人没歇口气就四处走,先上楼坐回也不迟嘛!

郑月华:来日方长嘛!我这次回老家,反正也不急着走,还是先看看好!

陈青林:那好,老同学就是想看看家乡的变化,了却思乡之情,一睹为快,这太好啦!

                    

 18、  

三人边走边谈,兴致很高。

(镜头拉远)

 陈青林:你看,这是我们清河村的服装企业,所有产品,全都出口东南亚国家。

郑月华:噢!

陈青林:我们的服装企业,是市里的明星企业,每年上缴利税三千万,并且解决了全镇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思华:我爸还是省劳模呢!

陈青林一摆手:哎,这不算啥!

郑月华:呵呵,这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哪!

陈青林: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嘛!农耕文明,将成为一种记忆。那种一家一户式的小农经济,已经风光不再。在我们清河村,农民进厂做工,土地已经实现规模经营,全部机械化作业。

(镜头再次拉远)

陈青林:几年前,我们村搞了安居工程,你看,这是我们清河村非常壮观的农民新居,连省长市长都来参观过呢!

郑月华:真了不起!

陈青林:村委办公楼旁边,是我们清河村的老年公寓,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安置进去。

郑月华:老同学高瞻远瞩,意识超前,真能啊!

陈青林:与时俱进嘛!现在,无论城乡,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不重视不行啊!

陈青林:不过,这离我们的目标还远着呢!

郑月华:还有何打算?

陈青林:物质上富有了,精神生活也得跟上,是不是!我打算,在我们清河村,建设一栋配套设施齐全,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文化综合楼!

郑月华:说说看!

陈青林:文化楼内,有我们的清河大秧歌,有图书室、阅览室、农民大课堂、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嗐,不说了,反正资金短缺,光有宏伟蓝图,恐怕一时半会儿实现不了。

郑月华:文化综合楼,那得需要多少资金?

陈青林:怎么也得五六百万吧。

郑月华若有所思。

郑月华:嫂夫人呢?张小琴她好吧?

陈青林:她呀,比以前活得更潇洒啦!张小琴如今也有了用武之地,拉起一支很有规模的秧歌队,名字就叫“清河大秧歌”,成天风风火火。有军乐队、锣鼓队、杂耍队。清河大秧歌每年都要进市里比赛,得过很多奖项,还被央视拍成专题片呢。

郑月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啦,咯咯咯……

                      

19、  

夜凉如水,清河村老年公寓内。

柔和的灯光下,郑月华夜不能寐。  

画外音:身为清河村人,却不知道清河村的人和事,却不知道家乡发生了巨变,想想真是汗颜!现如今,什么都在变,小镰刀变成大联合,分散经营变成了规模经营,网络全覆盖,订单满天飞,人人都可以网络交易农产品……这世界,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我,一个清河人,是不是也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吧。  

第二天,张小琴家,内外整洁一新。

郑月华:小琴在家吗?

张小琴跑出来,认出是郑月华:啊呀,这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两人热情拥抱,边走边叙说。进得厅堂,郑月华落座。

郑月华:我今天来,不为别事,就是想看一看你的秧歌舞,先睹为快嘛!

张小琴:这还不简单!

张小琴换上演出服装,表演起秧歌舞,有板有眼,出神入化。

郑月华微微笑着,连连点头,眼前幻化出以下画面:李老师和张小琴扮演一对父女,载歌载舞,表演《夸夸家乡新面貌》。    

陈青林在前,郑月华在后,目不转睛,看得入迷。                               

20、

一年后。一栋配套设施齐全、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清河村文化综合服务楼”拔地而起。

剪彩仪式开始了。

镇长来了,与陈青林、郑月华、张小琴等人一一握手。

镇长: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清河村文化综合服务楼剪彩仪式!在这里,我要代表清河镇、代表清河村,向郑月华女士表示诚挚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是郑月华女士捐出巨资,才有了文化楼的顺利建成。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为打造一个富裕文明、繁荣昌盛的新清河而努力!

掌声热烈。

紧接着,清河大秧歌上场了,军乐队、锣鼓队、杂耍队…..粉墨登场,精彩纷呈。

(特写镜头): 

张小琴舞动彩绸,激情饱满…… 

郑月华欣慰地笑着…… 

陈青林庄重的神情……                 

21、

夜色渐浓。

 陈青林和郑月华望着远处,那里万家灯火通明,醉人心房。

陈青林:谢谢你,月华,为家乡付出这么多!

郑月华:其实,付出最多的,是你吗!                  

陈青林:我是清河村的当家人,付出再多,也是应该的!

郑月华:最亲,不过母土!清河村,是我的娘家,付出也是应该的!

22、  

画外音:身为清河人,能为家乡做点什么,那是一辈子再幸福不过的事情!说实话,对清河村而言,我只是一位匆匆过客,还要继续我的生活。我深深明白,人这一辈子,随遇而安,才是最好的选择吧。陈青林选对了生活,张小琴也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苦涩中走来,他们的生活已经丰富多彩,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有这一切,我都很难融入了,我只有从心底里,深深地祝福他们……  

画外音中,音乐声起,叠印出以下令人心醉的画面:  

风吹麦浪,李老师和张小琴扮演一对父女,载歌载舞,表演《夸夸家乡新面貌》。    

陈青林在前,郑月华在后,目不转睛,看得入迷。          

南方安徽的一支杂耍队来了。

锣鼓一响,大人孩子聚拢过来。

郑月华跟陈青林,静静地站在一旁。

钻圈儿、翻跟头、魔术……好戏连台,掌声不断。

安徽女子,水灵俏丽,短衣衫,灯笼裤,一个360度空翻,陈青林看呆了,眼都不眨一下。

郑月华故意伸手挡住陈青林的视线。  

陈青林提着暖瓶走进教室。

安徽女子撑起身,一脸谢意。

赤脚医生伸手刮一下陈志文的鼻子。

窗外,现出郑月华的身影,一晃不见了。   

全公社小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黑压压地挤满大礼堂,连窗上爬满了人。

郑月华和张小琴,挤不进去,跳着脚张望,淌着汗水,满脸涨红。

陈青林伸手指指窗户,示意她们爬上去。

郑月华爬不上去,张小琴爬上去又跌下来。陈青林伸手相助,把她俩一个个扶上去。                

有月光的夜晚,陈青林在郑月华家的大门前徘徊,又惆怅,轻轻地吟唱……  

陈青林骑车带着郑月华,一路飞驰。

郑华把脸贴在陈志文后背上,脸上透出幸福的神情。  

彩霞满天,晚霞的玫瑰红,涂满了月牙湖。

湖边树下,郑月华托着腮,正在静静地看书,进入到忘我的境地。

陈青林眼前幻化着美丽的景象:鲜花盛开、芳草碧连天、彩蝶纷飞中,郑月华身穿博士服,仿佛考入了清华或北大……  

柴油机轰鸣着,脱粒机轰轰飞速转动。

小山一样的麦子垛,陈青林、张小琴等人,头戴草帽,拉开阵势,正在忙着打场。陈青林用力过猛,挑杈挑飞了,麦子飞满天……  

张小琴舞动彩绸,扭起秧歌,载歌载舞,曼妙的身段,激情饱满,魅力十足……

彩霞满天,陈青林和郑月华手拉手,向前奔跑着、奔跑着……(定格)  

剧终(字数:8860)  

2018年6月初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