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文学

来源:作者:尹娜西西时间:2019-10-26热度:0

 

                                想起了文学

 

读了雷达写的《思潮文体——对近年小说创作流向的一种考察》论文后,使我想起了文学。

94年时我读了刘恪写的《蓝于徘徊》,作品的语言优美,写法别致而新颖,就又读了一遍,说不清又觉得缺少了什么,没过多久,电视上也上映了一部与当时新文潮热相当的电视连续剧,剧中的故事情节全是用对话、言语来表现的,给人一种冗长而又枯燥的意味,我耐心地看了几集,也断定其他的观众差不多和我一样的感觉吧,当然也达不到收视率,这种表现方式也随剧情的结束而结束。

有一天朱元松到我家小坐,他谈到了《蓝于徘徊》,我说:写作方法与格式很新潮,语言优美清丽,可是这种创作缺乏生命力,顶多保持十年。

读高中时就时常看阅《十月》、《收获》、《当代》、《花城》之类的文学刊物。那上面刊的《代价》《宝姑》等等给了我美的振憾,书与书中的人物让我愉悦、使我享受。内容美深深地嵌进了心坎,同时也保留了它的文学形式,出了校门偶尔读到一些当代作品,可读完后留下一种失落感,也和《代价》《宝姑》的形式不一样。大约在96年逛了一趟“书城”,看见一些陌生的当代作家的书籍,狠心买了好几本来看,读完后心生气恼,气恼文学怎么变成了个人的性爱与隐私宣泄与爆光的场所,读不出作品的美感,也读不出作者想要说的美,内心产生了哀伤。

出来打工后,又看阅了一些近代文学作品,看完后如入五里云雾之中,看不出作者想要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美与丑不辩,对与错无分,美是丑一样的美,丑是美一样的丑,对彷佛是错,错好象是对,那么真理可以是谬误,谬误即是真理了,还看到一个作家在他的创作经验谈中描述写作的观点时,提倡写作不要表达什么,说什么你是这样想的,也许读者不这样想,这样的观点让人不明白是作者带领读者,还是读者带领作者了。偏偏90年代的文体与思潮争先恐后似地出现,而文学批评家却躲了起来,取代批评的是新潮记者,今天采访这个文体前卫,明天采访那个思潮的先锋,文学期刊彷彿把文学批评罢黜了似的,彷彿文学可以不要批评了,没有了批评,只怕是有的作者都要把文学的作用与当肩的责任统统要抛弃的。

当读到雷达说的:“有必要重申文学的要求,重申隽永的细节,鲜活的人物,可触摸的氛围,朴面的生活气息,绝妙的对话,从字里行间往外冒的情趣、理趣、幽默、哲思。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都不会过时的”时候,我的内心笑了起来,同时也摩拳擦掌了起来,拥有上述内容的作品才叫文学,有着做什么,怎么做的行为内容的作品才叫文学。

 

                                               200498

 

(编辑:作家网)